云内动力披星戴帽,敲响了警钟!
这家老牌国资发动机企业,财务造假,2023年8月正式ST。
令人咋舌的是,在证监会1月份立案调查后,股价居然还能七天五板。
这狠狠地打了追高者的脸,也给所有股民上了生动一课。
云内动力的案例绝非孤例。
监管部门的立案调查公告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预示着潜在的风险。
然而,一些投资者却将其视为逢低买入的机会,甚至幻想“利空出尽是利好”。
这种赌徒心态,在A股市场屡见不鲜。
他们无视风险,追逐短期利益,最终却被深套其中。
回顾过去三年,47家因立案调查最终被ST的公司中,超三成在调查期间股价涨幅超过20%。
这背后,是大资金借消息操纵股价,散户成了最后的接盘侠。
云内动力从立案到ST历时五个月,时间跨度不可谓不长,足以让嗅觉灵敏的投资者全身而退。
监管部门给了机会,有人却偏偏往火坑里跳。
我做了二十多年的财经记者,见过太多类似的案例。
2015年,欣泰电气在IPO过程中被举报财务造假,证监会立案调查。
尽管如此,欣泰电气仍然成功上市,甚至一度股价翻倍。
然而,谎言终究会被戳穿。
最终,欣泰电气因欺诈发行被强制退市,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。
无数投资者血本无归,至今仍有人在网络上声讨。
又比如ST康美,这家曾经的白马股,因财务造假,市值蒸发超千亿。
在造假行为被曝光之前,ST康美也曾多次收到监管部门的问询函和关注函。
然而,公司管理层却巧舌如簧,一次次瞒天过海。
最终,真相大白,ST康美被处罚,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。
这些案例都指向同一个结论:无视监管红灯,风险自负。
有人可能会说,国资背景的企业,应该更值得信赖。
但云内动力的案例恰恰证明,国资背景并非“免死金牌”。
任何企业,无论规模大小,背景如何,都有可能出现问题。
投资者不能盲目迷信,而应保持理性,审慎判断。
回到云内动力,从龙虎榜数据来看,在立案调查期间,仍有游资参与炒作。
这说明,市场上总有一些人,试图火中取栗。
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,散布虚假消息,误导散户投资者。
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识别这些“陷阱”难度极大。
那么,如何才能避免踩雷呢?
答案很简单:远离所有调查未结案的股票。
立案调查相当于高危标识,一旦ST落地,至少三个跌停板起步。
与其心存侥幸,不如管住手,保住本金。
股市不是赌场,投资需要谨慎。
不要被所谓的“内幕消息”和“专家建议”所迷惑,更不要幻想一夜暴富。
价值投资,才是股市长久之道。
选择业绩优良、治理规范的企业,长期持有,才能获得稳定回报。
短线炒作,风险极高,稍有不慎,就会满盘皆输。
记住,在股市里,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。
最后,我想再次强调:立案调查+未结案=雷区!
这是用无数投资者血泪换来的教训,希望大家引以为戒。
网上股票配资开户,燕郊配资最便宜的公司,同花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