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3月25日,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了新闻发布会,正式对外公布了利用3D打印技术复原的两千多年前秦代官吏“喜”的形象。这尊复原像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,因“喜”不仅与秦始皇的年岁相近,还有着独特的法律与军事生涯背景。此外,他所保存的大量秦国法律文献更使他成为焦点,被多家媒体誉为“与秦始皇同样不朽”的人物。
据了解,经过研究,遗址中发现的“喜”的各部分骨骼保存得相对完好,尤其是颅骨、下颌骨、肩胛骨等骨骼。尽管右侧胫骨和腓骨远端有所缺失,手部和足部的骨骼也有较多损坏,但其他部位基本完整。从对骨骼形态的综合分析,包括颅骨和下颌骨等的观察,可以确定墓主为男性。通过测量股骨的最大长度推算,“喜”的身高大约为161.5厘米,体重大约59.9公斤。此外,结合耻骨联合面和臼齿磨耗程度等分析,推测他生前年龄约在45至50岁之间。
进一步分析“喜”的骨骼锶同位素数据,发现他在童年时并非生活在安陆(云梦),而是从其他地方迁徙至安陆。这与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的相关墓主背景相符,显示出“喜”可能来自关中及其周边地区。
展开剩余83%以下文字摘自李琳之《史无记载:考古发现的中国史》(研究出版社,2024年1月)。为了便于读者阅读,部分注释已被删去,原著有需要者可参考。
“喜”:一个低级秦吏的法律与战争人生
云梦县西郊的睡虎地曾是一片地势较高、靠近山脚的地区。1975年底,随着水利工程的修建,一位农民在挖掘水渠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,并向相关部门报告。湖北省博物馆得知此事后,立即组织考古队前往云梦展开勘探和发掘工作。在发现了那座墓葬后,考古队又陆续发掘出了另外11座古墓。按照考古规程,这些墓葬被依次编号为1至12号。
云梦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农耕和渔猎,水源丰富,被誉为“鱼米之乡”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楚昭王便曾在此修建城池,名为“楚王城”。楚吴之战时,楚王城成为了楚吴两国对峙的重要前沿阵地。过去的考古发掘中,已经有不少文物出土,这次的考古工作自然备受期待。然而,先期发掘的10座墓葬都较为普通,出土的大多是陶器、木漆器等普通物品,墓葬结构简单,没有明显的封土堆或墓道,这使得考古队的信心大大受挫,然而接下来的发掘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。
最初的重大突破出现在7号墓葬的发掘过程中。墓室门楣上刻着“五十一年曲阳徒邦”八个字。“曲阳”是云梦地区在战国时期的名称,结合出土的文物及史实,考古人员推测这是秦昭襄王的五十一年(公元前256年),这恰逢秦国对赵、韩国展开进攻的时期。
虽然这座墓葬的随葬品与其他普通士兵的墓葬相似,出土的物品以陶器、漆木器为主,但墓主的身份和墓室的布局仍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。
接下来,11号墓葬的发掘再次让人惊叹。墓葬较大,墓坑顶部填充着1.1米厚的五花土,下部则是2米厚的青灰泥,墓室底部夯土层极为坚固。墓室内有一处椁室,椁室内积水清澈,显示出墓室的封闭性非常良好。打开内棺后,令人惊讶的是,棺内的尸骨周围堆满了竹简。经过整理,考古队共发现了1155枚竹简和80片残片,涵盖了约4万字的内容。
这些竹简经过专家的鉴定,被确认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竹简,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,内容包括了秦代的法律制度、行政文书、医学著作以及占卜书籍,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。尤其是关于秦代法律的部分,占据了竹简内容的半壁江山,这些法典不仅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、最完备的秦代法律,也填补了历史文献中的空白,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法制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价值。
其中,《编年纪》尤为引人注目,这部分竹简记录了从秦昭襄王元年(公元前306年)到秦始皇三十年(公元前217年)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,包含了许多关于秦国战争的记载,还涉及到墓主“喜”的个人生平。
通过竹简内容得知,墓主名叫“喜”,出生于秦昭襄王四十五年(公元前262年)。他的出生地在今湖北安陆,当时已经是秦国的领土。他的一生跨越了秦国的壮大与统一,最终死于秦始皇三十年(公元前217年),享年46岁。尽管比秦始皇年长3岁,却早于秦始皇去世。作为秦国的基层官吏,喜经历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,虽身为小人物,却亲历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。
公元前246年,13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,时年喜16岁,正是年满服役的年纪。喜很快被征召进入秦军,参与了魏国卷城之战,这是他首次参战。经过数次激烈争夺,秦军最终攻占了卷城。此后,喜在秦始皇三年(公元前244年)返回家乡安陆,并于同年八月进入秦朝官僚体系,成为一名管理文书的小吏。
虽然生活变得安稳,但很快喜又被征调到军中。根据《编年纪》的记载,秦国在公元前254年实施了新的军役制度,要求从小吏中选拔军士,这使得喜再度参军。不过,这次服役的时间很短,他仅在当年十一月便返回家乡。服役结束后,喜官职晋升为乡史,负责管理地方的文书工作。
接下来的几年里,喜的官职稳定,主要在安陆、鄢等地担任低级司法职务。虽然这些职位的具体职责无法考证,但可以推测,喜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地方官员实施法律,并协助民众理解法律条文。他的职责不仅仅是做文书工作,还可能包括向百姓普及法律知识。通过整理出土的竹简,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工作中是多么敬业,曾认真抄写过612枚法律竹简。
墓中还出土了六博棋,这是一种春秋战国时期非常流行的棋类,表明喜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休闲娱乐,过得较为轻松。
然而,到了公元前234年,经过了8年安稳的日子,喜再次被征入军中。此时,秦始皇已经完全掌握了朝政,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。喜的《编年纪》记载中提到的“南郡备警”也许暗示着秦国正在加大对南方的军事准备,尤其是在灭掉赵国之后,楚国成为秦始皇下一个进攻的目标。
最终,喜的《编年纪》止于秦始皇三十年(公元前217年),这一年,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,攻灭齐国,并开始了万里长城的建设,而“喜”在这场历史巨变中,作为一个无名小吏,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“喜”的一生,犹如那份简短的《编年纪》,映射出那个时代的变迁。一个平凡的法律小吏,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走过了属于自己的命运轨迹。他的故事,不
发布于:天津市网上股票配资开户,燕郊配资最便宜的公司,同花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